文章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bet365国内 > 专题 > 组工干部学习园地
凝心聚力    打造“红细胞”志愿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6-07-04    文章来源: 访惠聚办公室  

克拉玛依区昆仑路街道党工委


昆仑路街道是克拉玛依市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自2008年实施红细胞工程以来,街道党工委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对所属社区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红细胞成长为社区建设的一支新的生力军。

一、科学谋划布局,力促红细胞生根

近年来,随着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加快发展,昆仑街道辖区内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但同时社区基层组织力量与实际工作需要不匹配的问题也更加突显。为此,我们立足实际,抓好布局,着力使红细胞融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真正为社区建设带来新鲜氧气。一是将红细胞融入五百机制。多年的实践证明,社区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是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深受群众欢迎的有效服务机制。我们坚持将五百机制做为承载红细胞工程的实践平台,既壮大了五百服务力量,也使红细胞更接地气,更加鲜活。二是将红细胞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社区治理精耕细作的关键。我们在所属22个社区统一实施了一网多格、一格多元、责任共担、协调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由红细胞党员担任书记和组长的170个片区活动支部、1462个活动楼组纳入网格,使网格更高效,协作更紧密,管理更有序。三是将红细胞融入社区服务岗位。我们围绕社区重点工作和居民多样化需求,在所属社区统一设定了红细胞基层党建、平安建设和服务民生3大岗位,每个岗位包含5—7个服务项目,所有服务项目覆盖全年社区重点工作任务。22个社区的6792名在职党员积极报到、认领岗位、开展服务,真正实现了红细胞奉献有岗位,服务有内容。

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红细胞活力

红细胞工程开展以来,通过深入调研,各社区不同程度存在党员和联点单位报到后,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制度层面入手,着力激发红细胞活力。一是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制定了《昆仑路街道红细胞工程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召集社区、联点单位党组织和访惠聚工作组负责人,对帮扶项目的完成情况、单位党员履职情况进行沟通反馈,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帮扶任务。二是深化了积分管理机制。结合联点帮扶单位资源多、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特点,我们以《红细胞工程积分管理办法》为依据,与社区、访惠聚工作组共同研究,为辖区内的43家联点单位量身定制了红细胞积分基本项目和加分项目。将完成难度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分项目,在街道层面统筹设计、优化整合,组织联点单位打破联点壁垒、强化互联互动、自主量力认领。如:我们把三福两苑居民提出的一卡通缴费不方便的问题纳入加分项目,联点单位市纪委主动认领有关事宜的协调攻坚,于5月份在街道服务大厅完成了一卡通服务代办窗口设置,有效解决了群众缴费难的问题。目前,43家联点单位已完成基本和加分项目67个。三是建立了典型宣传机制。我们以开展争当幸福昆仑人活动为载体,把践行红细胞工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党员评选为幸福昆仑人,隆重表彰,并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社区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红细胞群,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为红细胞工程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三、优化帮扶格局,确保红细胞见效

我们始终坚持基层重要的理念,急社区所急,想社区所想,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帮扶活力,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帮建新格局。一是统筹联点驻点,增强协调力。我们坚持从街道层面协调联点单位发挥作用,集中组织联点单位与社区签定帮扶协议,统一部署访惠聚活动与社区工作同频共振,推动联点与驻点做到统一协调联动,形成了常态、对口、具体、量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二是严格日常考核,强化执行力。坚持把社区红细胞工程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指导社区严格落实对联点单位和党员红细胞服务情况双积分、双反馈,不仅确保了红细胞为社区建设服好务、出好力,又为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油田公司及二级厂处各级党组织年终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培育特色品牌,提升影响力。将南泉社区铁老汉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树起了克拉玛依市党员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指导东彩社区试点打造的红细胞超市服务项目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8爱心服务日”“相约21·快乐我帮你”“幸福联盟等一批红细胞服务品牌,已融入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小细胞就会释放大能量!昆仑街道党工委将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化“红细胞”工程和“1+4+1”党员意识提升行动,让昆仑的各族居民在更加多元、便捷、精细的服务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克拉玛依党建”微信二维码


[责任编辑:市“访惠聚”工作办公室]
 

主管:中共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克拉玛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投稿邮箱:dydjzx@qq.com 联系电话:0990-6231305
 
 新ICP备05003780号